培养孩子“亮剑”精神
学会自信、坚强 懂得惜福、感恩
18165409066 18066769736
总公司地址:
西安分公司地址:
西安市小寨西路98号皇家公馆
西安分公司联系电话:
029-89325189 18165409066
24小时咨询热线:
唐老师:18165409066
“挫折教育”究竟是啥?
[亮剑教育集团] 发布时间:2016-08-12 08:43
都说现在的宝宝因为被宠爱太多,抗挫能力弱爆了,一不小心就养出温室里的花朵,于是“挫折教育”一词应运而生,很多家长也开始着手从小实施挫折教育。然而,“挫折教育”也许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……
抗挫能力弱,谁的错?
从大孩子遭遇不如意动不动就离家出走,甚至跳楼自杀,到小孩子一点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情绪激动,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,安抚无效,越来越多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,抗挫能力“简直弱爆了”。不禁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:孩子抗挫能力弱,究竟是谁的错?在这样一个普遍抗挫能力弱的大环境下,为什么也有一部分孩子抗挫能力很强?这种差异源于哪?
那些性格外向、大大咧咧、凡事不那么在乎的孩子,在遭遇挫折时,似乎更容易面对;而那些敏感、谨慎、对人对己要求都高的孩子则相反。不过,这并不表明孩子的气质类型与抗挫折能力强弱必然相关。事实上,无论哪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可能分化为抗挫折能力“强”和“弱”这两种类型。
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,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出现差异的根源很大程度是在于家庭——家长自身遭遇挫折时如何应对,在孩子面临挫折产生挫败感时家长如何对待孩子,家长能否利用机会协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……这些才是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。
挫折教育,从小实施?
当感觉孩子抗挫能力弱时,很多家长想的都是——从孩子入手去改造他,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孩子坚强一些。殊不知,孩子本身并没有错,也并不存在问题。“改造孩子,使其坚强”的做法治不了本,甚至连标也治不了。
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,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从小抓起。于是,在宝宝遭遇挫败、出现挫折感时,就有家长尝试着狠下心,采取冷漠面对的方式。
甚至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才几个月大时就开始着手开展“抗挫训练”:孩子哭了,故意让他多哭一会儿,不予理睬;孩子有需求,故意拖延一会儿,意在让孩子明白,他需要学会克制,学会坚强地面对。可是,小宝宝是活在当下的,这样的方式真的能提升抗挫能力吗?绝非如此!
常见的是,当孩子有情绪而哭闹时,不少家长会说:“不要哭!别哭!勇敢的孩子不哭!”以此半强迫半劝说地使孩子止住哭声。对男孩,大家的要求会更苛刻些。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,这个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,也成了我们养育男孩的一条准则。
然而,这样的方式常常使我们的孩子貌似强大,实则内心很脆弱。他们的“强大”成了掩盖内心恐惧、讨好家长的面具,这张面具不过糊了一层薄薄的纸,稍稍用点力,一捅即破。这也是很多孩子上了大学(甚至在中学)稍微经受点挫折就跳楼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当他内心脆弱时,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与帮助,心灵得不到滋养,自然没有强大的可能。
所以,这种貌似合理的挫折教育的方式终会陷入“越教育,抗挫折能力越弱”的恶性循环,适得其反。或者貌似效果很好,实则经不起考验。
挫折教育,究竟为何物?
实际上,人这一辈子从来都不缺经受挫折的机会。我们无需人为地制造机会让孩子去经受所谓的“挫折教育”。
孩子在现在及未来能不能经受住挫折,也不取决于他曾经受过多少挫折,而取决于他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挫折。所以,挫折教育的重心不在以挫折打磨孩子。不恰当的打磨只会让孩子的心碎裂如泥,而不是让他百炼成钢。
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,看到挫折纸老虎的本质,战胜它,前景依然光明,即便暂时战胜不了,也可以试着绕开它,以智慧消融,或从挫折中吸取营养。如此,挫折便是一种滋养,让我们变得更强大,更柔韧,更智慧,更宽容,更开放……
□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分为两个部分
其一,在遭遇挫折时,懂得如何排解负面情绪。情绪处理好了,我们就不会为负面情绪所苦,依然阳光地走向未来。
其二,在遭遇挫折时,看到负面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,学会以智慧去转化。
如何养育出内心强大的“抗挫宝宝”?
如此,要养育一个内心强大的“抗挫宝宝”,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:
□在孩子遭遇挫折产生挫败感或者畏难情绪时,做他坚强的后盾,给他心理支持。
支持的方式有共情,允许他发泄,在孩子发泄时,平静地守候在他旁边,甚至通过拥抱、轻抚后背等方式给予安抚(但是,这种安抚要有度,让孩子感受到只要他需要,我们就在他身边,同时也给他自己排解情绪的机会即可),而不是将他冷落一旁。等孩子稍大点,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以安全而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(如创设发泄角,画出他的坏情绪以及如何应对)释放情绪,或者跟他一起商量应对的办法,为孩子的内心清理出一片澄明的天空。
□利用机会,引导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正向的思维模式看问题。
要做到这点,我们自己先要尝试凡事去看看它的积极意义,我们自己做到了,孩子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。没有比身教更能打动孩子的了。“虽然……(导致挫败的原因及情绪定义)但是……(积极的意义)”,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舒缓情绪的同时,看到更多光明之处,不妨经常尝试。就算某个事件带来的只有挫败感,我们暂时看不到其积极意义,但至少我们懂得了这样的方式不行,这便是其积极意义。换个思路,海阔天空。
避免二元对立,掌握转化的智慧。
此路不通时,试试寻找第3、4、5……N条路,能找到几条算几条,重要的是,通过这样的方式,孩子受我们的影响,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模式——相信凡事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,此路不通,他路必通。这种信念是支持孩子战胜挫折、避免被挫败感障碍我们智慧生起的强大的力量。
所有这些,不需要刻意创造机会去做,日常生活中,吃饭穿衣玩玩具,这种契机比比皆是。有心,处处挫折处处教育,处处云遮雾罩又处处光明普照。